张家宅

时间:2023-06-06 22:37:57编辑:奇事君
基本概况

张家宅街道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区境东部。东起成都北路,西至江宁路,南濒南京西路,北临山海关路折,经石门二路至新闸路。面积0.6平方公里。1992年有居民16933户,48590人。设26个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设在北京西路707弄48号。有特级影院美琪大戏院和新华电影院、上海联谊俱乐部、华夏楼、丽都舞厅、大都会欢乐园、上海评弹回乡音书苑和新成游泳池等文娱、体育场所9所。有大专院校1所、中学5所、小学6所、聋哑学校1所。建承中学是40年代中共在白区的重要据点之一;有创办90多年的育才中学。境内有专为少年儿童服务的文化单位、商店、幼托园所21家,有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有宋庆龄题名的少年儿童书店等。有市政协等市级机关36家。境内革命史迹有:成都北路741弄丽云坊54号是民国16年周恩来主持的中共中央组织部旧址;泰兴路383弄91号是中央特科所在地。街道集体企业经过建设和发展,拥有固定资产百万元。经多次变革,街道各类三产企业又有新的发展。至1992年,共有独立核算企业39家和城市信用社1所,年创利165.5万元,上缴税金185.9万元,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物质基础。1984~1986年,街道计划生育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1987~1992年又被评为市先进集体。1986~1992年,街道被评为市卫生整洁街道、市二级卫生街道。1986、1990年被评为区文明街道。1991年,街道获市人民调解先进集体称号。1992年,民政工作获上海市民政全优街道和社区服务示范街道称号。

历史人文

19世纪中叶,境内沟浜纵横,有王家厍、张家宅、陈家巷等村落。清同治元年(1862年),英殖民主义者越界筑路,到20世纪20年代,境内马路网络已经形成。清宣统二年(1910年)设卡德路(今石门二路)邮政支局。民国4年(1915年),英商华洋德律风公司西区交换所在麦特赫司脱路(今泰兴路)建成。二三十年代又相继建成卡德大楼、泰兴大楼、德义大楼、大华公寓和东,西王家厍花园等一批西式楼群,居住者主要是外国侨民和中上层人士。这一时期,境内北半部也填浜筑路,建成一批简房陋舍和石库门里弄住宅,居住着众多的劳动群众和八一三事变后从闸北迁来的难民。随着居民区的形成,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场所也应运而生,如南京理发公司、彭氏(光艺)照相馆、卡德池浴室、汤姆生皮鞋店和夏令配克影戏院今新华电影院)、丽都花园等,都在这一时期建成开业。境内还设有燕子窝(吸鸦片场所)12处和花会筒(赌窟)、妓院26家。解放后,人民政权荡涤旧社会的污泥,街道里弄出现了新面貌。境内有市、区属工业企业30家和商业事业单位306家,一些名特和专业商店主要集中在南京西路和石门二路。有南京美发公司、第一西比利亚皮货公司、友谊商店古玩分店、新成电脑印刷公司、上海电视机商店、上海和大众出租汽车服务公司等。

社会事业

1958年8月,张家宅地区率先组织家庭妇女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的试点。她们腾出房子,自力更生办起缝纫、玩具、电讯等10个生产大组、食堂3所、幼托园所11所,以及洗衣组、服务站、妇女业余学校等。9月30日,张家宅里弄生产福利合作社成立,有社员401人。随后,还组织一支妇女队伍参加沪闵公路、吴泾铁路和开掘新浏河的义务劳动。涌现许多先进人物,有被誉为“蜻蜓姑娘”的生产能手、工场总主管朱琴;妇女干部庄宝娥进行技术革新,改装成电动洗衣机。上海和中央报刊均作了报道。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以此题材创作摄制故事片《万紫千红总是春》,在全国放映。各省、市3.5万余人前来参观。联合国官员和美国著名作家路易斯?史特朗等30多个国家、1000多人前来访问。吴玉章、蔡畅、康克清、李维汉等亲临视察。张家宅居委会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并由庄宝娥为代表出席全国群英会和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1973年,郑家巷居委会与派出所民警陈明德首创集工疗、药疗、娱疗和教育为一体的精神病人工疗站。在80年代中期,又建造社会福利中心、文化中心各1所,创办敬老院、托儿所、老年学校。对境内街巷简陋房屋翻修改造,在北京西路、泰兴路、大田路等地拆除一批危旧房屋,新建工房6.4万平方米。同时建造南西、南泰、康乐和市政协等大楼5幢。

上一篇:极谱仪

下一篇:金牌大律师